网上有关“唐朝高阳公主生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朝高阳公主生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散骑常侍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公主十分骄横,房玄龄死后,公主教唆遗爱和他的兄长遗直分财产,过后又反过来诬陷遗直。房遗直自我申辩,太宗对公主大加责备,由此失宠;公主闷闷不乐。恰巧此时御史弹劾盗窃案,搜得僧人辩机的宝枕,辩机称是公主赐给他的。公主与辩机私通,改让另两个女人侍候房遗爱。太宗得知此事大怒,下令腰斩辩机,杀死奴婢十多人;公主更有怨言,太宗驾崩时,面无悲戚面容。高宗即位后,公主又让遗爱与遗直相互诉讼分财产,遗爱因此获罪,降职出任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剌史。此外,僧人智勖等几个人私下侍奉公主,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窥探皇宫内祈求鬼神祸福之事。
先前,驸马都尉薛万彻获罪被除去名籍,降职为宁州刺史。到朝廷来,与房遗爱十分亲近,与遗爱讲到对朝廷有怨言的话,而且说:“我如今虽然有脚病,安坐京城,那些人倒还不敢轻举妄动。”进而与遗爱谋划:“假如朝廷有变化,我们应当尊奉司徒荆王李元景为君王。”李元景的女儿嫁给房遗爱的弟弟遗则,因此元景与遗爱二人往来密切。李元景曾自称做梦用手握住太阳月亮。驸马都尉柴令武,是柴绍的儿子,娶太宗女儿巴陵公主,官拜卫州刺史,托辞公主有病留在京城求医,因而与房遗爱相互串通谋划。高阳公主图谋罢免遗直官职,夺掉他的封爵,让人诬告遗直对自己无礼。遗直也上书列举房遗爱与公主的罪状,并说:“他们恶贯满盈,恐怕牵累到臣下的家门。”高宗令长孙无忌审问其事,又得到房遗爱与公主谋反的证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文武全才,太宗常常觉得他像自己,想要立他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争辩才作罢,由此李恪与长孙无忌关系恶化。李恪平素名望较高,为人心所向,无忌非常忌恨他,想要找借口诛灭李恪以断绝众望。房遗爱得悉实情后,便自称与李恪是同谋,希望像当年纥干承基密告太子谋反那样得免一死。
春季,二月,甲申(初二),高宗诏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一并赐其自尽。高宗流着泪对身边的大臣说:“荆王是朕的叔父,吴王是朕的兄长,想求他们不死,可以吗?”兵部尚书崔敦礼认为不可,于是将他们处死。薛万彻临刑前大声言道:“薛万彻也算是个豪杰,留着为国家效力,岂不是更好吗?只因受房遗爱牵连就杀掉他吗!。”吴王李恪临死的时候,大骂道:“长孙无忌擅弄威权,残害忠良,假如宗庙有灵的话,会在不久后灭他一族。”
乙酉(初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均因与房遗爱交结串通而获罪,流放到岭表。宇文节与房遗爱关系亲密,等到遗爱关在狱中,宇文节颇为他开罪辩护。江夏王李道宗平时即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睦,故而都有罪。戊子(初六),将与李恪同母的弟弟蜀王李废为平民,安置在巴州;房遗直贬为春州铜陵尉,薛万彻的弟弟万备流放交州。罢除房玄龄在太宗庙陪祭的殊荣。
帝国的公主,太宗皇帝的心头肉,高阳公主为何结局凄惨?
一个小偷从太宗指定的译经院弘福寺厢房里偷出一个玉枕,却牵连出高阳公主和一个和尚的私情,从而也导致公主的情人辩机和尚被盛怒的太宗腰斩。而这件事情,最终导致高阳公主的命运发生很大的转折。作为太宗的宠女,她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密谋造反的逆臣之路?她的谋反,难道真的是因为和玄奘的高徒辩机和尚有私情吗?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秋季,古城长安早有凉意。秋风席卷着落叶,到处弥漫着一股萧瑟的气氛。长安城里的人们倾城而出,都到城西的西市场去观看一个人的死亡。他们更像是去看一场表演,脸上,掩饰不住一股兴奋之情。他们都听说,今天受刑的是一个和大唐皇帝的女儿高阳公主私通的和尚。桃色新闻总是让人们充满着探寻的欲望,他们压抑不住自己猎奇的心理,都想去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居然敢和皇帝的女儿私通。
西市场是长安城专门执行死刑的地方,当人们赶到那里的时候,押解辩机的囚车已到达。一切准备就绪,西市场的刽子手大刀挥下,辩机的热血,在深秋的寒风中,汹涌地淌了一地。那刺目的红,在阴暗的天空下,慢慢阴暗,很快就凝结起来。辩机终于死了!然而,高阳公主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17女,她天性活泼,在太宗众多的女儿中,她显得与众不同。尽管她的母亲身份很低微,但这并不妨碍高阳成为太宗的心肝宝贝。在太宗高墙围起来的繁华宫殿里,高阳公主在父亲和三哥吴王李恪的宠爱中,恣意地成长着。她像一朵富贵的洛阳牡丹,一天一天地绽放她无与伦比的美丽。与此同时滋长的,还有她作为大唐公主的骄傲。
慢慢地,高阳长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龄。对于这个最受宠的女儿的婚事,太宗当然作为一件大事来处理。他千挑万选,左思量、右比较,最后,终于选中了丞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太宗对这桩婚事相当满意。房玄龄是凌烟阁的大功臣,太宗把高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是出于对房玄龄的信任。这也是他这个皇帝,能够给这个开国老臣、生死之交的至高荣誉。而高阳公主呢?“房遗爱是谁?”在父皇赐婚前,她听都没有听说过。当然,房玄龄那个老头,她很熟悉。她经常听得父亲说起,在李唐江山建立的最初,房玄龄如何在秦王的帐前立下汗马功劳。
为了慎重起见,太宗甚至还亲自召见了房遗爱。房遗爱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只有一身蛮力,也倒因为不喜好读书而长得膀大腰圆。太宗看到这个未来驸马的外表,还比较满意。
然而,太宗忽略了高阳的感受。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对这位高大魁梧的驸马,她是万分不满意。
婚后的高阳公主对父皇的选择开始怨恨起来。她理想中的驸马应该和她的三哥吴王李恪一样的英伟。只是上天没有给高阳选择的机会,她是大唐皇帝的女儿,她无法选择,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作为皇帝的女儿,她逃不开一个千百年来公主们的悲:皇帝的女儿要嫁的是身世,而不是嫁人。千百年来,很多朝代的公主,都摆脱不了这个命运。任凭高阳拥有太宗对她万般的宠爱,她仍然摆脱不了这个魔咒。
其实,后世看来,太宗自以为把高阳公主嫁进房家,是对房玄龄的至高奖赏,可是这所谓的荣誉,却大大地坑害了房玄龄一家。从高阳公主嫁进房家开始,房家风平浪静、兄弟和睦的生活,就走到了尽头。
高阳嫁入房家以后,不知为何对房玄龄的大儿子房遗直总是充满仇恨,甚至几次诬告房遗直,逼着房遗直把继承的光禄大夫的爵位让给房遗爱。这让人有些莫名其妙。有野史记载,说当初唐太宗是想把高阳公主嫁给房遗直。史书上说,房遗直这个人一向书生儒雅,名士风流,正是高阳公主喜欢的典型。但房遗直深知娶公主未必是一件幸事,便推脱道:“天下两件难事,一是陪太子读书,二是做公主马。”后来,经过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努力,高阳公主最终嫁给了房遗爱。
也许,高阳真正在乎的,并不是所谓的爵位。她所在意的,是她高阳作为皇帝的女儿,居然曾经被这个男人拒绝过。这是她的骄傲所不能允许的。所有的仇恨和报复源自最初的拒绝。婚后,在房家的生活,粗鲁无礼的房遗爱和他的哥哥房遗直比起来,简直就不是一个男人。高阳为此更加恼怒。所以,尽管房遗直处处格外小心谨慎,宽容大度,但是,高阳公主却至死都对遗直心怀仇恨。这桩政治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最后悲剧的结局。
那个高阳公主为什么害死那个安定
高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生母不详,是唐太宗比较喜爱的女儿之一。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两件:一、与玄奘大师的徒弟辩机私通。二、高阳公主谋反案。
公主私通和尚
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起风月案,《新唐书》中也有所提及。说高阳公主与参与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和经文编译的辩机和尚私通,结果东窗事发,唐太宗一怒之下腰斩了辩机和尚。因为这件事,高阳公主也记恨上了父亲唐太宗,唐太宗去世时高阳公主连一点哀容都没有……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新唐书》都记载了,看来高阳公主私通辩机和尚是板上钉钉了。可问题又来了,比《新唐书》面世更早的《旧唐书》对此居然只字未提……这就很让人奇怪了。按理说,事件越接近,事情的真相应该越清晰才对,可为什么《旧唐书》却完全忽视了这件事呢?与此同时,《旧唐书》的另一段记载也颇让人摸不着头脑,书中提及房玄龄临终前被唐太宗接到宫中治病,为了表示感谢,病重的房玄龄曾经通过儿媳高阳公主向唐太宗上表谢恩,唐太宗还颇为深情地让高阳公主转达了很多心里话。
房玄龄死于唐太宗去世前一年,换言之,至少唐太宗去世的前一年,他与高阳公主的父女关系还是相当融洽的,否则唐太宗与房玄龄的行为就无法合理解释了。而《新唐书》所载的那段风月事件远早于贞观二十三年!更重要的是,房玄龄去世数年之后,唐太宗对房玄龄给予临终关怀的这件事还被房家人刻到了墓碑上炫耀。如果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情被公诸天下了,房家人在房玄龄的墓碑上炫耀公主儿媳,岂不是自取其辱?
因此,所谓公主私通和尚之事,很可能是子虚乌有。之所以被广为传播,很可能与高阳公主参与谋反有关。破鼓众人捶,高阳公主因为谋反被杀,一个谋逆之人,什么样的事做不出?久而久之便成了香艳的风月故事。试想,女儿私通和尚,作为父亲,您会将这件事公开处理还高调地腰斩了奸夫吗?这显然是说不通了。唐太宗就算不顾及自己的脸面,也得顾及房玄龄的感受吧?
高阳公主谋反案
这是几乎所有史料都有明确记载的,高阳公主因为谋反被赐死没有任何疑问。官方史料给出的原因是,高阳公主企图为丈夫房遗爱抢夺大宗身份和房玄龄的爵位继承权,于是诬陷大伯哥房遗直轻薄自己!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彻查,结果居然查出了高阳公主夫妇勾结荆王李元景等人谋反之事……没有人觉得奇怪吗?一件小小的“性骚扰案”居然和惊天的谋反案扯上了关系!这正常吗?让你去查人家大伯哥有没有性骚扰弟媳,你怎么查?会去问人家跟谁接触了,甚至密谋什么了?很显然,这是长孙无忌在有意将此事往谋反上引!
这一事件的结局也让人多少有些意外,之所以说意外,并不是指被赐死的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也不是被流放的房氏亲眷,而是被高阳公主诬陷“性骚扰”自己的那位大伯哥房遗直!事后,房家人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被流放,可房遗直却仅仅是被削去了爵位,而且还被另行安排了工作,官职虽然不大,但好歹也还是个官!这就非常奇怪了,房遗直为何能够得到特殊待遇?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他把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引到了谋反上!因为这个“重大立功表现”,这才获得了宽大处理。
又或者可以这么说,长孙无忌从一开始就没有安什么好心,打算借此事打击曾经的政敌房玄龄家族。刚介入此事就在有意无意想把老房家往谋反上带,反正这一次老房家在劫难逃!最终,与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关系紧张的房遗直成了突破口,事已至此,房遗直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为了保全自己,房遗直只能牺牲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将他们引向了谋反。
在长孙无忌的精心“查究”下,唐高宗的叔叔荆王李元景被扯了进来、接着哥哥吴王李恪也被扯了进来,最后连远支宗室江夏王李道宗也被扯了进来……于是,一场谋反案就这样发生了!李元景、李恪丢掉了性命,李道宗被流放象州、死在了半道上……高阳公主、房遗爱、巴陵公主、柴令武(巴陵公主之夫,唐太宗的外甥兼女婿)、薛万彻等一大串皇亲国戚遭到牵连被杀!这其中,李恪、李道宗都是长孙无忌的政敌,其他人与之也不太对付,长孙无忌利用这件事基本上肃清了与其不对付的宗室势力。
与其说这是一桩谋反案,倒不如说这是一桩栽赃案,不是吗?高阳公主作为女人,在武则天还没有有当皇帝之前,无论如何也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为了丈夫的爵位去谋反?那还不如去讨好自家兄弟唐高宗要一个来得容易!唐高宗是异母兄弟、李恪同样是异母兄弟,都不是一母同胞,推李恪上位对高阳公主意义并不大。至于李元景、李道宗,就更加远得不知道到哪儿去了……高阳公主缺乏站得住脚的“动机”。
至于说唐高宗为什不介入,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唐高宗立足未稳,长孙无忌势力太大,他不便过分干预。
二、李恪是除了两个同胞哥哥之外对唐高宗威胁最大的兄弟,唐太宗一度还曾经动过立李恪为储的心思,但最终迫于压力放弃了。换言之,长孙无忌此举对唐高宗也是有利的,他正好借长孙无忌之手除去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哥哥李恪!就这样,唐高宗和长孙无忌这对甥舅做成了这笔政治买卖,长孙无忌帮唐高宗除去李恪,唐高宗默许长孙无忌清除异己!从头至尾,高阳公主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
总的来说,是为了报仇
老皇帝和长孙无忌杀了她深爱的辩机和尚。长孙无忌则因为女主武氏的预言忌惮武媚娘一心想要除去她,高阳公主偏要将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出来送进皇宫,利用她不让他们如意。而怀孕的武媚娘只想生下孩子后远离皇宫过平静的生活,公主当然不会允许。所以给武媚娘下了毒害她流产,还嫁祸给了王皇后(随后王皇后可能背地里也动过手脚,但流产和她没有直接关系),让武媚娘以为孩子报仇之名留在宫中。后来又掐死安定公主,激化武媚娘和王皇后的矛盾,使得皇帝与长孙无忌斗起来,最后利用吴王李恪,想要夺权做女皇帝,这是公主为辨机报仇的方式。
关于“唐朝高阳公主生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鸡不汤]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8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鸡不汤”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唐朝高阳公主生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朝高阳公主生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散骑常侍房遗爱娶太...
文章不错《唐朝高阳公主生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