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

网上有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有误,正确应该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诗出自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意思是引导而不强拉,勉励而不挫伤,启发而不说尽。

作品原文:

《学记》节选

乐正克〔先秦〕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白话译文:

事情已经发生,然后予以禁止,势必心怀抵触而不能承受;时机已过然后学习,必然艰苦加倍而难以收效;施教杂乱而不讲次序,势必学业坏而不能成功;独学无友,不能切磋,势必孤陋寡闻,学业难进;结成朋党,相互隐私护短,必然违背师教;行为邪僻,品行不端,必然是荒废学业,玷辱学说。这六个方面,就是教育衰败的原因。

君子既懂得了教育所以兴旺的原因,又明白了教育所以衰败的原因,然后就可以做老师了。君子的教育,是引导而不强拉,勉励而不挫伤,启发而不说尽。引导而不强拉,师生之间就融洽;鼓励而不挫伤,学生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完,就能促进学生思考。师生和谐,学有信心而又促进思考,可以说是很完善的教育了。

学生往往有四种失误,老师必须明了。人们求学明道,有的人失于贪多求全,有些人失于孤陋寡闻,有些人失于轻忽随便,有的人失于固步自封。这四种情况,各人的心情是不同的。教师只有明白学生的心意,然后才能补救他的不足。教育,也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长处,而补救、避免学生的短处。

词句注释:

扞(hàn)格:抵触。胜:克服。

修:整治。

燕:玩、戏。逆:违背。

燕辟(pì):与坏朋友谈论邪僻之事。辟,邪僻。

废:失败。

喻:晓喻,开导。

道(dǎo):通“导”,诱导。

强:劝勉,勉励。

开:指示门径。

和:融洽。

易:平易,不感困惑。

思:促进思考。

则:于。多:贪多求全,务为泛滥。

寡:孤陋寡闻,思路不开。

易:漫易轻忽。

止:故步自封。

心:心意,心情。

救:帮助克服。

长(zhǎng)善:培养、发扬学生的长处。

作品赏析: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总结。它的语言多用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得出简明的结论,而没有采取滔滔论辩的方法,但其论辩性仍旧可以觉察得着的。比如“大学之法……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一段,开头用对比说明问题,先正后反,最后一句总结,条理井井,使人一目了然。

《学记》在论述中,多采用排比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得出结论,简洁鲜明,不枝不蔓。比如“虽有嘉肴……教学相长也”一段,先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强调学与教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的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子儒学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作者简介:

乐正克,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郭沫若认为,他是孟轲的高徒。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以职业为姓,其祖世代为学官。其主要贡献是撰写教学理论专著《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意思的含义为引证解释:

1、思想;心思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陆逊 意思深长,才堪负重。”

宋 苏轼 《渚宫》诗:“当时 郢 人架宫殿,意思绝妙 般 与 倕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科二·谈相》:“ 道州 杨厚菴 尚书,意思深长,貌亦儒雅。”仰天。

2、意义,道理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辱示《初筮赋》,实有意思。”

《朱子语类》卷七一:“此处有意思,但是难说出。”

田汉《卢沟桥》第四幕:“咱们怕的不是死,是怕死得没有意思。”

3、意图,用意

汉王充《论衡·变动》:“夫正欲得之而犹不能致,况自刑赏,意思不欲求寒温乎!”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月香 在 贾公 家,一住五年,看看长成。贾昌意思要密访个好主儿,嫁他出去了,方才放心。”

丁玲《梦珂》三:“他又赞美她,又恭维她,又鼓励她,又愿帮助她,意思是要她知道,他总可以使她在上海成为一个很出众的明星。”

4、意志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详言之,则必设议院以代表国家意思,制定法律,政府则依国家之意思以执行政务。”

5、神情

宋苏轼《传神记》:“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 虎头 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只道陈定还未知其奸,照着平日光景前来探望。 陈定 虽不说破甚么,却意思冷淡了好些。”

6、情趣;趣味

汉刘向《列仙传·鹿皮公》:“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

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

《红楼梦》第三一回:“ 迎春 姐妹见众人没意思,也都没意思了。”

李准《人比山更高》:“嗨!提起那一夜在山顶上睡,可有意思了。”

7、心情,情绪

宋晏几道《两同心》词:“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宋朱淑真《约春游不去》诗:“少年意思懒能酬,爱好心情一向休。”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学道而至於乐,方能真有所得,大概於世间一切声色嗜好洗得净,一切荣辱得失看得破,然后快活意思,方自此生。”

8、情意;心意

元邦哲《寿阳曲·思旧》曲:“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如同。”

《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四:“县君意思虽然浓重,容貌却是端严。”

《秧歌剧选·大家好》:“我来了,意思到了,就算了。”

关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春海]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714.html

(26)
春海的头像春海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春海的头像
    春海 2025年09月08日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春海”

  • 春海
    春海 2025年09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 春海
    用户090806 2025年09月08日

    文章不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