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

网上有关“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 1.描写南京城墙的诗词有哪些

燕子矶新貌

邓 拓

翠壁丹崖傍水滨,十年面目已全新。

旧时血泪都抛尽,燕子归来报早春。

邓拓诗人、杂文家、历史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北京市委书

记。

访南京

郭沫若

天上飞来自沈辽,冬阳杲杲水滔滔。

中山陵下群儿舞,灵谷寺周万木高。

马上墙头闻古调,铁犁铜斧认前朝,

雨花有石凝鲜血,养以清泉岂惮劳?

郭沫若 诗人、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

游灵谷寺遥望中山陵

常国武

地僻尘嚣绝,山幽世虑销。

三秋飘桂子,十里响松涛。

紫气浮陵阙,金风刈艾萧。

所思不可见,钟阜郁岩蛲。

常国武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莫愁湖望

高二适

红衣落尽草平湖,楚客离忧日未晡。

望里石头城下水,秋来依旧长蒲芦。

无题二首

鲁 迅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鲁迅著名文学家。

梦游玄武湖

潘汉年

紫金山下看清秋,鼙鼓声中访莫愁,

断壁残垣增惆怅,丑奴未灭不堪游。

栖霞夜雨秣陵秋,旧日山河故国愁,

遥拜中山魂欲断,低头潜入白门游。

2.关于南京的诗句大全

石头城

作者:刘禹锡 [唐] 772-842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约1151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渔家傲

作者: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淩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八声甘州

作者: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钓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3.关于南京的诗句有哪些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长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从事商业活动。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高楼,指西楼。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覆舟山,即今南京九华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陵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刘禹锡《金陵怀古》):据《金陵记》说,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故国”即指金陵,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200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衣巷在夫子庙西南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4.有关六朝古都南京的诗词..

很多的呀,如:

宋,张耒,《怀金陵三首之三》: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芰荷声里孤舟客,卧入江南第一州。

唐,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蒋超,《金陵旧院》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还有很多很多的,您自己上网找找吧。

5.关于“南京”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南京”的诗句有

1. 《长思仙》年代: 元 作者: 马钰入南京。赴蓬瀛。显出王风九转成。

2.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年代: 唐 作者: 李白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3. 《奉赠射洪李四丈》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南京乱初定,所向邑枯槁。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4. 《千秋岁·新篘熟也》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空回首,御街人卖南京枣。

5. 《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年代: 元 作者: 马钰曾共南京针李,中都开尊。当初幻躯在日,尚如斯、出现频频。况今也,得成蝉蜕,永占长春。

6. 《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后》年代: 元 作者: 马钰重阳师父,预指南京。果然得赴蓬瀛。

6.描写城墙的诗句

1. 时间摧残出它的沧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他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墙阻拦着敌人让城市固若金汤。

2. 四时的古城墙景色常新,极能勾引人们的想往和挂念,对西安人,对异乡人,对中国人,对外国人,没有差别心,同样给予微笑。

3.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

4. 城墙原为平砖砌筑,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墙垣改用石块垒筑,近年,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

5.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

7.谁有南京明城墙的介绍,要古文的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经近年抢救性修复,现在南京明城墙的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23.743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还不惜拨出重金,先后建成了以古城墙为背景、护城河为依托的“月牙湖公园”,建造了能够传递历史信息的“水西门遗址广场”和以瓮城、城墙为主题的新建筑群体“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等。

8.关于南京的诗句,四首

再过金陵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金陵晚眺 唐崔涂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比来身世只如浮。 金陵 唐杜牧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

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

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 唐韩偓 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才魂妖魂谁与招? 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 金陵怀古 唐李洞 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

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 唐皎然 君说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齐王西邸春。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白下亭留别 唐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金陵白杨十字巷 唐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其一 唐李白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其二 唐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其三 唐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随意浏览 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金陵所居青溪草堂闲兴 唐李建勋 窗外皆连水,杉松欲作林。 自怜趋竞地,独有爱闲心。

素壁题看遍,危冠醉不簪。 江僧暮相访,帘卷见秋岑。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唐李绅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夜泊金陵 唐卢纶 圆月出高城,苍苍照水营。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

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谁知五湖外,诸将但争名。

金陵思古 唐罗隐 杜秋在时花解言,杜秋死后花更繁。 柔姿曼态葬何处,天红腻白愁荒原。

高洞紫箫吹梦想,小窗残雨湿精魂。 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

看金陵图 唐齐己 六朝图画战争多,最是陈宫计数讹。 若爱苍生似歌舞,隋皇自合耻干戈。

金陵怀古 唐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怀古 唐唐彦谦 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 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金陵九日 唐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绿酒莫辞今日醉,黄金难买少年狂。 清歌惊起南飞雁,散作秋声送夕阳。

金陵怀古 唐王贞白 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

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

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图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怀古 唐吴融 玉树声沉战舰收,万家冠盖入中州。 只应江令偏惆怅,头白归来是客游。

金陵怀古 唐殷尧藩 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

凤阙晓霞红散绮,龙池春水绿生波。 华夷混一归真主,端拱无为乐太和。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关于《马嵬》诗的问题

天正十二年(1584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宫本。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在《五轮书》中,自述在十三岁初次决斗战胜了“新当流”的有马喜兵卫,十六岁击败但马国刚强的兵法家秋山,二十一岁赴京都,与来自各国的兵法家交手,从十三岁到二十九岁,决斗六十余次,没有一次失手。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年)写下剑术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年~1644年)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天一流”。武藏的决斗事迹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岩流岛决斗”,也就是在庆长年间在 长门国(今本州山口县下关市)的舟岛(浮在关门海峡上的岩流岛),与岩流的兵法家佐佐木小次郎对决的故事。大部份人认为宫本武藏在这次决斗中战胜了佐佐木小次郎,但实际上决斗的经过、胜败、甚至宫本武藏的对手到底叫什么名字,不同资料的记载亦有不同,仍然有待查证。此外,亦有传当时佐佐木小次郎被宫本武藏击晕而放在船上,后由德川家康暗中杀死。

大坂之役(大坂冬之阵与大坂夏之阵)之中,宫本武藏以丰臣军名份参战的故事,实为稗官野史詄闻毫无根据之误传。实际上武藏是以水野胜成的客将以德川军名义参阵之。与水野胜成的嫡长子胜重(又名水野胜俊)活跃的战迹,亦在数个历史文献中记载。

之后宫本武藏在姬路城主本多忠刻的交涉下,参予了明石的町割(都市计划),以及姫路、明石等城寨、寺院的修筑建设。根据《海上物语》,武藏也在这个时期和梦想权之助(神道梦想流祖师)在明石进行决斗比试。

元和初年(1615年),宫本武藏收水野家臣中川志摩助的三男,中川三木之助为养子,并推荐三木之助出仕姬路城主本多忠刻。然而三木之助却在宽永三年(1626年),为了本多忠刻亡故而殉死。于是武藏只好在三木之助死后,收播磨武士侍田原久光的次男伊织成为养子。宫本伊织后来出仕明石城城主小笠原忠真,在宽永八年(1631年)年仅20岁时便成为小笠原家的家老。

宫本武藏宽永十五年(1638年),岛原之乱爆发,小仓城主小笠原忠真与恃从伊织出阵镇压之,武藏与忠真外甥中津城城主小笠原长次也参阵其中。岛原之乱后从武藏寄给延冈城主有马直纯的书信中,写着“我不会再被石头打到了”的纪录看来,武藏有被当时岛原一揆军投石击中而负伤。另外,在小仓寄宿之中,武藏依忠真之命与宝藏院流枪术的高田又兵卫比武。

宽永十七年(1640年),宫本武藏受熊本城主细川忠利邀请移驻熊本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

宽永二十年(1643年)十月,宫本武藏登上九州肥后岩户山(今熊本市附近),并闭居山下的灵岩洞,开始执笔撰写《五轮书》。

正保二年(1645年),武藏把二书《独行道》与《五轮书》合称为《自誓书》并授与弟子寺尾孙之允,《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箇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后于千叶城的武士居所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墓地葬熊本市弓削的武藏冢。北九州市手向山则有养子伊织立的‘新免武藏玄信二天居士碑’,该碑文为伊织与武藏关系的最古老纪录,通称“小仓碑文”。[1]

宫本武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从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藤一刀斋、东乡重位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关于宫本武藏的文学作品较好的有《日本剑侠宫本武藏》、《宫本武藏》等。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出自哪里?原诗(词)呢?

莫愁女与莫愁乡 汉江紧贴石城流,石城高压汉江楼;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古郢钟祥,又名石城,是千古传誉的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的故乡。《地理通释》载:“郢州子城三面墉基皆天造,正西绝壁,下临汉江,石城之名本此。”莫愁女,姓卢,名莫愁,善歌谣,先歌舞于民间,后入楚王宫中,她历尽磨难,最后终于又回到了民间。二千多年来,围绕莫愁女和风景名胜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以及《阳春白雪》和阳春台、白雪楼等,在古郢荆楚传诵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莫愁女是以歌谣、舞蹈著名而传世的。《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这些名胜古迹,千百年来,俱为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的佳妙去处。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围垦后的汉江故道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棉纺厂和自来水厂,厂里的姑娘们——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气风发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展现着蓬勃的绰绰风姿。 莫愁源的东北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钟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将开发莫愁湖公园列为重点项目。未来的莫愁湖,必将水更青、花更艳、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宾! 还有一位是洛阳莫愁女。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梁武帝也有首诗写她,写得更具体,诗名曰:《河中之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宝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这里把莫愁女的籍贯、身世、家境都作了叙述。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 多年来,此三地以外之人皆知南京有莫愁,而不知余下二位莫愁,应该是与南京的发展和享有众多高校和智力资源分不开的。

出租唐代包佶的《再过金陵》。

原文: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译文:

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山川和江河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依然任凭斜阳西照。

扩展资料

诗人包佶是当时颇有政绩的财经官员,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之所以是“再过金陵”时才有这种“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再乐观了。

七绝《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

诗的前两句,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

后两句,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百度百科--再过金陵

关于“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易松]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5009.html

(23)
易松的头像易松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易松的头像
    易松 2025年09月20日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易松”

  • 易松
    易松 2025年09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关于...

  • 易松
    用户092009 2025年09月20日

    文章不错《赞美南京明城墙的诗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