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只为苍生说人话”是谁写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只为苍生说人话”是谁写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只为苍生说人话”是作者柏杨为作品《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作的序。
序的原文是“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整句话的意思是不做一个谄媚的文人,而要正直地,让文字为人民服务。
在书里,柏杨不但批判传统史学家儒家学派,如司马光、王夫之等人的传统史学观点,还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表达了对权贵豪绅的痛恨和对中国人民的怜悯。
创作过程:
从1983年到1993年,这十年间,柏杨每个月至少阅读4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包括标点和注解)原文,写出7.5万字左右的初稿,交出15万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所必需的地图、附录。
十年如一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终于出版问世。除完整白话译文外,柏杨还附带了约 60 万字的“柏杨曰”。《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分为上中下三册,是柏杨史学观点的精华凝结之作,通过“柏杨曰”和历史对话,把现代民主、法治以及人权的观点,通过点评一一表达了出来。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柏杨:不为专制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版资治通鉴的作品目录
有人说,研究历史离不开研究《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官修的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抛开司马光的政治立场不看,《资治通鉴》的价值颇高,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缩影就在眼前,编得这么长的史书却因为文言文之故,让现代人望之却步,宛如读天书。
九百年后的今天,在柏杨先生十年孜孜不倦、现代语词的译解下,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柏杨版则更令现代人所欢心——其以“纪事体”而改革了原有的“编年体”,使读者在轻松之中,对《资治通鉴》的全篇事件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楚了解。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史书没有地图,等于有抱负而没有舞台。而柏杨版《资治通鉴》则弥补了这一缺憾,精心绘制了大量历史地图,使诸多风云人物各就各位,于精密的历史坐标时空中挥刀舞剑,一展雄姿,演绎千秋历史功罪。
《柏杨版》的卖点不仅止于史料而已,作家柏杨也在卖点之内。柏杨,曾经坐过文字狱,写过小说、杂文,《中国人史纲》曾在1985年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猛撞酱缸集》、《丑陋的中国人》称中国文化为发臭的酱缸文化,引起不小的震撼。文字风格辛辣,重批判。喜欢柏杨的读者,就会喜欢《柏杨版》,以柏杨这个品牌来带动白话版的卖气。在原著当中,作者司马光附加“臣光曰”来阐述他的心得,而柏杨在翻译版则多加了“柏杨曰”记录他的读史心得,盖不可小看柏杨曰,《柏杨版》就是多了“柏杨曰”才更有可读的价值。以上已经提过柏杨的背景,故可猜想得到柏杨会以什么样的笔调来评论历史或评论司马光的“臣光曰”,这是附加的阅读乐趣。
《柏杨版》风行世界华人圈,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都在读这本书”。
目录第01册 战国时代第02册 吞并六国第03册 楚汉相争第04册 匈奴崛起第05册 黄老之治第06册 对外扩张第07册 宫廷斗争第08册 万里征战第09册 昏君辈出第10册 王莽篡夺第11册 全国混战第12册 马援之死第13册 燕然勒石第14册 跋扈将军第15册 黄巾民变第16册 东汉瓦解第17册 赤壁之战第18册 三国鼎立第19册 三国衰微第20册 司马夺权第21册 八王之乱第22册 大
关于““只为苍生说人话”是谁写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慕莲]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440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慕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只为苍生说人话”是谁写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只为苍生说人话”是谁写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只为苍生说人话”是谁写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