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李渔的戏剧创作有《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它们基本上是才子佳人题材,“十部传奇九相思”,主要演男女情事。其中《比目鱼》写得最为感人,该剧据其小说《谭楚玉戏曲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改编,写谭楚玉与女伶刘藐姑的爱情故事。他们为反对财主逼嫁,效法《荆钗记》,双双投江而死。二人死后化作比目鱼,被慕容介救起,转还人形,终成眷属。采用戏中套戏的情节,是一出相当悲壮的爱情故事。
李渔戏作剧情新奇,不入陈套,编造巧合情节,出人意料,却又针线细密,不为怪诞。最显著的是《风筝误》。该剧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串联起两对男女:即貌美才俊的韩世勋、詹淑娟和貌丑才下的戚友先、詹爱娟之间为追逐配偶而展开的种种争夺、冒充、误会和纠缠。以丑冒美,以假乱真,导致一连串的喜剧冲突,-最后真相大白,丑丑结合,美美相合,各安其位。李渔剧作的喜剧性不是取决于这种伦理教化的意图,而是源于其嬉笑诙谐的人生态度。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1。
本题知识点: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
李渔,(1611~1679)中国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约1648年后,移家杭州,从事小说、戏曲创作。1657年前后,迁居金陵(南京),开设“芥子园”书铺,组织戏班,结交社会名流。亲自编戏、排戏,带领戏班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1677年再度由金陵返回杭州。因周游各地的创作、演出生活之经历,探讨和总结了戏曲艺术创作的规律、特点。所著《笠翁一家言》中之《闲情偶寄》,包括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内容。其中《词曲部》专论戏曲剧本的创作;《演习部》以及《声容部》论说舞台表演艺术,观点精辟,理解独创,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风筝误》、《唇中楼》、《玉搔头》等10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回文传》。作品多写才子佳人之事,情节离奇,间有庸俗描写。
关于“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漱冰魂]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422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漱冰魂”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及艺术特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