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

网上有关“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椰子蟹。寄居蟹的一种,不仅是最大的陆生蟹,也是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最重能有十几斤,善于攀爬椰子树,巨大的双螯(大钳子)可以剥开椰壳吃椰肉,名字也因此而来。8只足肉很好吃。

越南巨人蜈蚣。亚洲最大的蜈蚣,体长30cm,强毒性,性格也很凶猛,属于主动攻击型蜈蚣。下图这种红橙色较为稀有。

太平洋潜泥蛤,我们俗称象拔蚌,因形似大象鼻子而得名,盛产于北太平洋。通过在搜索引擎内输入关键字得到的结果,通篇都是「怎么吃」就不难看出,这种蛤蜊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

地精鲨鱼。这是在澳大利亚海域捕捉到的地精鲨鱼,正在啃咬水下仪器。它的利嘴是包裹在口腔里的,神奇不。

七鳃鳗。又叫八目鳗、七星子,一种古老的未曾进化的鱼类,主要集中在北冰洋水域,中国东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这种鱼是活化石之一,因为地球上发现过3.6亿年前的七鳃鳗化石,比恐龙还TM早呢!这种鱼吸血,吸其它的鱼,但是,它的肉也很好吃。

勃氏新热鳚(wèi),一种凶猛鱼类,极强的领域意识,争夺领土时用大嘴搏斗。

长鼻猴。一直以来都觉得,这种造型奇特的猴类,绝对是造物主的得意之作。

博比特虫,体型最长的多毛类动物,主要生活在海底,全世界的温暖海域都有它的身影。身体的构造错综复杂,完全可以作为怪物类**的参考形象。

捕食也相当残忍

马拉布鹳鸟,主要集中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河流沼泽草地等处,吃垃圾和腐蚀,竟然因此而得名“垃圾鸟”,人类你们真是恶趣味。

牛奶蛇,为什么要把这种蛇冠以牛奶字眼呢?这是用来让怕蛇的人戒掉牛奶吗?当然,它们的配色在大自然当中是为了退敌的。这种蛇是公认的宠物蛇,性格温顺,没毒。

但,有些相似的例如珊瑚蛇,那可是剧毒。

珊瑚蛇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同样,大自然也是很可怕的,我们人类作为生物的最高统帅,征服的也仅仅是人类自己。

长相难以启齿的象拔蚌,当年餐桌上可是炙手可热!

象拔蚌

Panopea abrupta

象拔蚌(Panopea abrupta)是商业名称,其种名为高雅海神蛤,俗称皇蛤、管蛤等,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海螂目、缝栖蛤科、海神蛤属,是蛤属的大型贝类。

象拔蚌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目前美国、加拿大年生产量为2000—3000吨,主要销往东南亚,年收入达3—4亿美元。其中每年销往中国的就有1000—1200吨,价值为1—1.5亿美元。

象拔蚌是埋栖型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经3年驯化,目前可适应水温为0—25℃,在水温低于25℃的时候,广东可在冬季和翌年春季进行反季节养殖),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为50-80 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营穴居生活,不再移动。

象拔蚌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 克;3龄贝壳长10-12 厘米,重400-500 克;4龄贝壳长12-15 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象拔蚌的出肉率高,达60% -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 -35%,每100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营养价值。

象拔蚌雌雄异体,每年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7月,盛期为5-6月。个体产卵量达1000-2000 万粒,产卵水温为14-17 ℃。卵径为82微米,受精卵经4-5天,发育成D形幼虫(120-130 微米);10-12 天发育成壳顶幼虫(1 60-180 微米);30天左右幼虫下沉,随着变态,壳长达350-400 微米。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十多年前,中国流行着一种高端食材—— 象拔蚌

那时候,我还在上学,我爸有时会带我参加商务应酬。

我还清晰记得,上象拔蚌这道菜时,主人都会特地介绍下,阵势比现在的澳洲大龙虾还隆重。

虽然现在,象拔蚌在餐桌上已经不算是稀罕物。

但是,当年它可是异常的炙手可热,不单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等,都流行了好多年。

如果,你想精通餐桌上的美食,那么对象拔蚌要有所了解。

即便,它像是过气的明星,但在餐桌上,依旧拥有相当的地位。

象拔蚌一般用来做成刺身。

不管吃中餐,还是吃日本料理,都会做成刺身形式。

象拔蚌的味道,在于它的鲜美。

口感上比较鲜嫩、爽脆、滑溜,略微还有些劲道。

如果你吃过日料中的北极贝刺身,那么,郑小獭我觉得,他俩味道也是差不多的。

口中多回味几次,还会感受到一种鲜甜味道。

或者,你吃之前可以放点芥末,再沾点酱油,吃起来味道就更美味了。

聚餐吃饭时,有些人总喜欢“象鼻蚌”、“象鼻蚌”地叫。

你可以很淡然地跟对方说,

“其实,象拔蚌才是它真正的名字,虽然,‘象鼻蚌’叫起来更形象,长得确实很像象鼻子,但‘拔’和‘鼻’毕竟是有区别的。”

如果对方正好又是虚心好学的人,你还可以再给他普及下,

“象拔蚌,英文名Geoduck,学名叫太平洋潜泥蛤,又叫皇帝蚌、女神蛤,是蛤蜊的一种。”

我们经常吃的象拔蚌刺身(生鱼片),就是它的“象鼻子”部分,叫虹吸管,又肥又粗,最长可以达到一米上。

不过,当很多姑娘看过真实的象拔蚌后,也就是这个象鼻子造型,让她们有些难以启齿。

成年男女都应该懂的,实在是太像男人的那个……

哦,我不说了!

这时,精通美食的你可以解释下,这个“象鼻子”对象拔蚌的重要性。

“虽然,象拔蚌的长相,会让人浮想联翩,但造物主有造物主的思量。”

“象拔蚌就是个宅男,有严重的自闭症,喜欢把自己埋藏在泥沙底下。长年累月,就靠着这个象鼻子,哦,是虹吸管,穿过重重泥沙,与外界进行食物交换。”

“别看象拔蚌长年足不出户,寿命可是来的长,百岁以上的象鼻蚌比比皆是,可惜碰到了我们人类,长寿命的象拔蚌,就像往日里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少喽!”

对于象拔蚌,你吃的出味道,能说出长相,描绘得出生活环境。

那么,对象鼻蚌的做法、加工方式,也要略知一二。

刺身大多都是生食的,但象拔蚌刺身,可不是生吃的,但也不是煮熟的。

当有人问你做法时,你可以几个字直指核心,“快速烫过才好吃!”

对!

象拔蚌的具体加工方法,在于快速烫过。

简单来说,将象拔蚌洗净后,放入滚水中30秒左右,取出,去掉“象鼻子”上类似丝袜状的膜,然后,横切或竖切成片状。

当你跟郑小獭我一样,经常作为宴请东道主,站在点菜大厅里点菜。

象拔蚌,可不仅仅只有刺身这一个做法。

它还能二吃。

你可以跟服务员说,“象鼻子做刺身,先上,蚌胆做粥,作为主食,后上。”

蚌胆,看起来球状,位于象拔蚌身和虹吸管之间,用来煮成海鲜粥相当美味。

澳洲大龙虾也是如此,剩下的食料,不也经常用来煮粥喝,挺鲜美的。

这样点菜,才专业。

如果饭局里讨论起,“为什么象拔蚌价格这么贵”这个问题时。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谁让我们中国人多,胃口大呢!任何东西,都经不住我们吃啊!”

当然,具体起来可就不只是简单的几句话。

中国人,包括香港人、华人,喜欢吃象拔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好,吃法多。

营养价值高,诚然是一部分原因。

更大的原因是,是很多有钱人觉得象拔蚌,它那造型特殊又难以启齿的部分,能够起到壮阳作用。

香港美食家陈梦因说过,

“中国人对吃的讲究,多为口腹之欲,进而寓医疗于食。姬妾满堂的,更不能不寓色于食。”

非常到位呀!

这就是“十几年前大陆有钱人喜欢吃象拔蚌”的最大原因。

那时候,中国人刚刚富起来,温饱了,就思*欲,吃什么补什么嘛。

这导致象拔蚌的价格飞速上涨,还差点把象拔蚌吃到绝种。

还有一点是,捕获象拔蚌的人工成本比较高。

象拔蚌的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那里的劳动力本来就昂贵。

而且,象拔蚌喜欢生活在海底沙堆,或者是浅海沙滩深处。

在海底,需要潜水员潜入海底,从泥沙中发现虹吸管,然后将其挖出。

沙滩上,通常又是人工要深入挖掘,才能获得。

同时,捕获的象拔蚌一定要大的,小的卖不了价格。

这些象拔蚌的获取难度,加上高昂的人工,虽然现在有人工养殖,但象拔蚌的价格还是居高不下。

最后,你还可以用调侃的语气,补上一句,

“当然嘛,中国有钱人总是喜欢吃最贵的,这样有面子!越贵的菜,越多人点,这不是贵上加贵了嘛!”

关于“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听松客]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40.html

(28)
听松客的头像听松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听松客的头像
    听松客 2025年09月04日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听松客”

  • 听松客
    听松客 2025年09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椰...

  • 听松客
    用户090402 2025年09月04日

    文章不错《10种新奇古怪的神秘生物》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