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

网上有关“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有关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2. 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3. 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4. 面对长辈要彬彬有礼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5. 仪态万方的礼仪**款款走上主席台,给获奖人员披红戴花。

6. 亚运会开幕式上,温文尔雅的礼仪**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经严格训练的礼仪**,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

8.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9. 我礼仪周到,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11.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12. 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2.有关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歌德:《亲和力》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2. 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3. 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4. 面对长辈要彬彬有礼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5. 仪态万方的礼仪**款款走上主席台,给获奖人员披红戴花。

6. 亚运会开幕式上,温文尔雅的礼仪**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经严格训练的礼仪**,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

8.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9. 我礼仪周到,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11.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12. 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3.关于礼貌 礼仪的名言警句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8、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9、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10、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11、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12、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引用

4.有关于文明礼仪的诗

1、人人从我做起来 要让大地绿起来, 要让天空蓝起来, 要让江河清起来, 要让空气净起来, 要让花儿开起来, 要让鸟儿唱起来, 要让环境好起来, 人人从我做起来。

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 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 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 友谊小手牵的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 树立新风我做到。

文明乘车歌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都夸白兔有礼貌 小白兔,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 摇摇摆摆跨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桥头把手招。

“公公请您先过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听了哗哗笑, 鱼儿听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

校园美 教学楼,真热闹。 杨柳青青花儿俏。

同学们,蹦又跳。 讲文明,懂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 有垃圾,专人管。

见废纸,弯腰捡。 护环境,人有责。

校园美,齐欢笑 2、文 明 礼 仪 诗 明德小学 五(6) 沈思琪 早晨见面问声“好”, 告别分手讲“再见”。 礼貌用语记心头, 学做文明小学生。

向人道歉要诚心, 要人帮助需说“请“。 称呼长辈请用“您“, 我是文明小学生。

平时生活不攀比, 学习勤奋要自觉, 团结一心闯难关, 争做文明小学生。 讲究卫生要做到, 牢记“四勤”和“四不”。

服装整洁很重要, 做个文明小学生。 讲礼仪,人高尚;公民德,自修养;面微笑,宽心房;群集体,多礼让;处世人,和为上;重道义,理礼扬;多理解,不对抗。

事三思,免莽撞…… 礼仪是歌, 一首焕发向上的歌; 礼仪是诗, 一首没有结尾的诗; 礼仪是泉, 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礼仪,是你生活中的亮点; 学会礼仪,说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礼仪已经在你心中成长,那么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养! 在它茁壮成长的同时,你也在成长!! 中国礼仪代代传 孔融让梨敬父母 黄香暖被教育人 中国礼仪不能忘 争做礼仪小标兵 3、学校文明礼仪诗 [ 2007-5-11 0:15:00 | By: why6000 ] 校园是个大家庭 我们都是一家人 团结友爱讲文明 和谐美好笑春风 课堂守纪勤思考 积极发言不闲聊 半臂举手请赐教 坐姿端正不溜号 课间玩耍真热闹 追逐嬉戏小心跑 强身健体最重要 相互矛盾不要吵 两操迅速快静齐 动作到位要精细 进出有序脚步轻 不打不闹靠右行 礼貌用语要记牢 老师您好谢谢你 麻烦您了别客气 对不起呀没关系 打架骂人是污染 调皮捣蛋讨人闲 迟到旷课太散漫 翻越围栏太危险 爱护花木不折攀 涂抹刻画不要干 节约水电是奉献 校园整洁大家建 尊老爱幼是美德 孝敬父母不顶撞 勤俭节约不比攀 热爱劳动把活干 在校当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儿孙 言行一致讲诚信 文明礼仪传佳音。

5.文明礼仪的古诗有哪些

1.《经》诗人: 李峤 朝代: 唐代 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2.《绝句》诗人: 吕希哲 朝代: 宋代 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

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 3.《绝句》诗人: 王大烈 朝代: 宋代 弧矢重悬旧礼仪,郎君又产玉麟儿。

便烦着眼从头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4.《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霸》诗人: 林同 朝代: 宋代 幼也知孝让,居然合礼仪。

休疑汝尚小,须信我饶为。 5.《元日》诗人: 四锡 朝代: 宋代 去年元会立班时,簪绂光辉与礼仪。

今日洺川逢岁旦,延留宾客乐昌期。朝云暖润轻阴散,晚日融明瑞景迟。

遥念皇州春色早,宫花欲发万年枝。

6.急寻讲中华礼仪的古诗词、古语

礼 开放分类: 文化 礼 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隶社会的礼已逐渐废除。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

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礼 封建时代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礼既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

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

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

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

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

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

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云: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

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

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

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

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便是此意。 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礼的范围 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礼记》说“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

7.有关于文明礼貌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吃水不忘打井人 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

——埃里克美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卢梭法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1.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习。

——洛克 2.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王尔德 3.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4.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

——约翰·霍尔 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 6.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陈毅 7.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8.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亮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

——契诃夫 9.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阿诺德 10.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11.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 12.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卢梭 13.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有信与义。——唐·张九龄 14.良好的礼仪的功用或目的只在使得那些与我们交谈的人感到安适与满足,没有别的。

要能做到通过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礼节与尊重,表明你对他人的尊敬、重视与善意。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要能做到这种境地,而又不被人家疑心你谄媚、伪善或卑鄙,是一种很大的技巧。

——洛克 15.人类追求的无非是快乐,因此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一个真挚朋友的能力、真诚和善意,往往不易抵消他的严肃与坚实的表示所产生的不安。——洛克 16.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查里德菲尔 17.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阿诺德 18.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佚名 19.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罗曼·曼兰 20.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列夫·托尔欺泰 2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22.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管仲 23.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仲 24.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25.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卢梭 26.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对于他们已经做了坏事,不防宽大为怀,如果你愿意。对于他们将做未做的坏事可决不能放松。

——罗曼·罗兰 27.让一得百,争十失九。 ——马克 28.谦逊是美德的色彩。

——提奥格尼斯 29.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柳宗元 30.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能够再恢复的。

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家教育的过错,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如果说家里溺爱太过,常常使人懦弱无能,应该竭力避免,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德行的缘故。

——洛克 31.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爱默生 32.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

——雨果 3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34.贫而无诌,富而无骄。

——子贡 35.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洛克 36.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怀忌恨。

——斯宾诺莎、37.这就是纯朴性格的好处:如果说这种性格有时会叫人做出非常笨拙的事情,如果说这种性格在上流社会几乎可以肯定会让具有它的人遭到毁灭,那么从另一方面说,这种性格对于具有相近性格的人来说,它的影响却是迅速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司汤达 38.有。

8.我要找关于文明礼仪的句子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9.论语中关于礼节的名句要6条 谢谢大家 麻烦了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3.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27.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8.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29.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谁第一个提出要办学校

历史沿革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莱芜

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故址在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

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南文字村。同时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

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牟城县,大业(605-618)初年又并入嬴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

唐长安四年(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莱芜境内。

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827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

莱芜

金代,废除设在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

清代属泰安州。1915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0年将新泰市的寨子乡、沂源县的黄庄镇划归莱芜管辖。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2019年1月,国务院批覆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莱市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2019年1月16日0时许,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同时挂牌。原机构在基准日的24时停止运行,新机构在基准日的零时开始运行。

行政区划

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 *** 批准,莱芜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

莱芜

2002年,莱芜总面积2246.21平方千米,总人口1238763人。辖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其中:莱城区面积1906.87平方千米,人口1004123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90个管理区,906个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钢城区面积339.34平方千米,人口234640人,辖1个街道、3个镇,共有14个管理区,164个村(居)委会,197个自然村。

2006年6月23日,对莱芜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一、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3个行 政村,共29个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29个村庄分别是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

二、将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调整后,辛庄镇行政区域不变,镇 *** 驻地不变,辖68个行政村,分别是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徐家店、上陈、下陈、上河、北王家庄、蔡店、侯家台、前城子、后城子、桑园、百咀红、崖下、大徐家庄、纸坊、坡庄、乔店、后峪、天井峪、赵家泉、兴隆庄、芦城、南埠子、赵家庄、苗家庄、南王家庄、上田庄、培峪、东宋家庄、朱家沟、墨埠、东照临、西照临、于家官庄、北蛇沟、南蛇沟、簸箩、大官庄、东涝坡、东铁车、西铁车、桃科、镟车沟、郎郡、团坡子、傅宅科、砟峪、城岭、石湾子、大沟、裴家庄、南宝台、北宝台、红崖、团圆坡、西泉、北泉、桃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莱芜区位于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济南市所辖的章丘市,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市委、市 *** 所在地莱城居市境中部,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莱芜 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镟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山地约占莱芜区总面积的67%,丘陵占19%,平原占11%,洼地占3%。境内有大小山头2989个,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41个、海拔200米至600米的227个。北部为泰山余脉,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自西向东有莲花山、大堡顶山等。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13米。

河流

境内共有大小沟河404条,98%属于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72条,其中牟汶河最长,为64.5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条,即牟汶河。

气候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高0.4℃;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在1月13日;终霜日期3月10日,初霜日期10月28日,无霜期231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发现矿产5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2种,矿产地113处。主要有铁、煤、铜、金、花岗岩、石灰岩、白云岩、稀土、辉绿岩、玄武岩、建筑石材、天然石英砂、矿泉水等矿种。煤炭已探明储量43113.6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铁矿石已探明储量46393.19万吨,列华东地区之首。

生物资源

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属、471种;畜禽有牛、羊、猪、兔、鸡等,其中瘦肉型莱芜猪为省内优良畜种。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 :莱芜常住人口为129.8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3.3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0万人。增长5.27%,年平均增长0.51%。

人口分布 :莱芜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莱城区98.95万人,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8.71万人,雪野旅游区4.16万人;钢城区30.90万人。

经济概况

2012年,莱芜实现生产总值(GDP)631.41亿元,比2011年增长11.1%,增速较2011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65.2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222.01亿元,增长9.7%。人均GDP达到48212元,比2011年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6.7:60.5:32.8最佳化调整为7.0:57.8:35.2。

莱芜

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302人,困难群体再就业82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人。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上涨1.3%,涨幅较2011年回落2.9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1%,消费品价格上涨0.3%。

2012年各镇(街道)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亿元,比2011年增长27.77%,占莱芜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36.93%,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7个;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4.15亿元,增长61.93%,镇域投资占莱芜投资的比重达到91.6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25.2%,镇域工业占莱芜的比重达到33.25%。

农业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11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9万亩,比2011年增加1.79万亩,粮食总产30.14万吨。

2012年农林水务财政支出6.74亿元,较2011年增长9.84%。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340家。实现增加值311.57亿元,增长13.1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22.9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6.12亿元,增长11.07%。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6.3:43.7调整为52.15:47.85,非钢产业占比提高4.15个百分点。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3.46亿元,比2011年增长6.12%;实现利税34.22亿元,利润6.6亿元,分别比2011年下降51.24%和84.7%。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5.97%,比2011年回落15.7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43%,比2011年回落0.51个百分点。

固定投资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06亿元,增长23.5%。新开工项目4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3个,比2011年增加222个。从隶属关系看,省及省以上单位完成投资29.59亿元,同比增长48.4%;地方单位完成投资411.47亿元,同比增长22%。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完成347.12亿元,增长1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8.7%,比2011年下降8.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65亿元,同比增长12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3.18亿元,同比增长4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0.23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1年1.0:59.6:39.4调整为1.73:68.74:29.53。工业完成投资302.35亿元,同比增长55.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41.96亿元,同比增长3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1.57亿元,同比增长101.1%。

其他

2012年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8.05亿元,增长15%。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19.42亿元,增长15.1%;零售业完成184.19亿元,增长15.01%;住宿业完成2.2亿元,增长14.1%;餐饮业完成22.23亿元,增长14.44%。

2012年 进出口总额 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

2012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8个,契约利用外资21059万美元,增长4.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06万美元,增长19.9%。

2012年完成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2.02亿元,增长7.1%。

2012年年末,莱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 存款余额 7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41亿元,同比增长18.89%。

莱芜保险机构26家,2012年实现 保费收入 13.47亿元,增长7.82%。

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2012年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画项目51项,争取无偿资金6500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2012年专利申请量1980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专利授权量1913件。

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2家。

2012年2012年年末莱芜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7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学55所,国小155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7.5万人。2012年年末莱芜共有幼稚园373所,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国小、国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国小100%,国中99.9%。

学校

本专科学校

普通中专职业学校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莱芜职业中专

莱芜技师学院

莱芜长勺职业中专

新汶矿业职工大学

莱芜卫校

莱钢广播电视大学

莱芜旅游学校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学院

莱芜赢城职业技术学校

文化事业

2012年2012年年末莱芜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民众艺术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乡镇文化功能区10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5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21.8万册。

莱芜梆子: 又名"莱芜讴",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

莱芜三辣: 莱芜生姜、大蒜、鸡腿葱与莱芜大红袍花椒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1998年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莱芜锡雕: 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山东省省级文化遗产。

卫生医疗

2012年2012年年末莱芜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4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6151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诊所)663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878人,注册护士248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87张、卫生技术人员5.25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3处。

城市建设

201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比2011年增长11.8%;市区建成区面积81平方公里。更新改造道路面积9.43万平方米,2012年年末实有道路面积达到1368.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417公顷,覆盖率42.19%,人均公园绿地18.49平方米。居民家庭用气普及率99.86%,天然气供气总量4368.26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1369.76万立方米。供热面积达到1129万平方米。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25.50万立方米,供水总量4533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10.5万立方米。

社会保障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9元,比2011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069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5225元,经营性收入1156元,财产性收入765元,转移性收入3552元,分别增长6.05%、46.41%、13.49%、58.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比2011年增长13.1%。其中,工资性收入5205元,增长13.11%;家庭经营收入5061元,增长14.76%;财产性收入122元,增长1.42%;转移性收入500元,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664元和6093元,分别增长10.17%和17.29%。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38.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68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84%和36.11%。

莱芜

莱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增加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7万人,增加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9万人,增加0.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7万人,增加0.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达41.4万人,增加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4万人,参保率达到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9.8%。

2012年年末莱芜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07人,增长0.4%;2012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91.2万元,增长35.8%;月人均保障标准240元,比2011年提高50元。2012年年末莱芜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40人,增长5.62%;2012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4.9万元,增长45.73%;年人均补差100元,提高20元。2012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023万元,增长17%,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达到75.3%。2012年年末莱芜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3个,比2011年增加1个;床位6276张,增长2.6%;收养5168人,增长0.4%。社会福利企业40家,安置残疾人员2002人。

交通

莱芜位于齐鲁大地的中部,京沪高速、青兰高速、滨莱高速、莱泰高速、国道205过境。

莱芜东火车站,位于大桥路北首,只有泰山--淄博往返普客经停莱。

莱芜长途汽车站,位于市区顺河大街,已开通省内外的客运线路达187条。

历史文化 城市标示

2015年12月9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人民 *** 关于推选国槐、银杏、桃花为市树市花的议案》。会议决定,国槐、银杏为莱芜“市树”,桃花为莱芜“市花”。

此次“市树”“市花”评选活动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了宣传发动、公众投票、专家评审、市 *** 审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等阶段的工作,最终确定我市市树、市花,这不仅标志着我市有了一张新的生态名片,更标志着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节日盛会

云台山庙会、桃花艺术节、莱芜羊里辞香岭文化艺术节、莱芜天上人家槐花节、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开斋节、莱芜茶业口镇樱桃节、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古尔邦节等

风景名胜 莱芜景点

龙山风景区

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雪野旅游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鹏山

房干生态区

莱芜孔雀山

莲花山风景区

莱芜羊里镇大舟山九阳宫

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望鲁山

雪野三峡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望夫山

官正九龙山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寄母山

南山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葫芦山

吕祖泉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黄羊山

笔架山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仙人山

文昌岛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莲花山

汪洋台景区

莱芜十大名山之香山

朝阳洞景区

莱芜八大景之龙潭星现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莱芜八大景之棋山柯栏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莱芜八大景之苍峡雷鸣

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

莱芜八大景之汶水西流

陈毅指挥所

莱芜八大景之宫山西照

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八大景之仙人遗迹

莱芜齐长城

莱芜八大景之矿山呈瑞

莱芜八大景之二洞云连

著名人物

诗人何兰华

齐鲁老画家李半残

吕思问潜心着《困学编》

张克学

历史学家王毓铨

清代画家吕着明

李雪

出版家李海昆

清代画家张煋

将军羊祜

音乐家丁鸣

翰林院庶吉士潘绍烈

名臣朱童蒙

诗人吕剑

清廉博学张梅亭

名医朱包蒙

评论家任孚先

韩韶与嘶马河

吴来朝

核事业科技专家李祥盈

中国同盟会会员亓因培

明朝知县陈甘雨

导演吴天明

战地艺术家李增援

名吏亓诗教

刘长乐

爱国名士亓聘如

谭性教

李念林

王毓华

亓之伟

亓象岑

散文家吴伯箫

叶方恒

柳明瑞

画家王子正

这个问题并没有太确切的答案。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我国古代第一个办私人学校的人是柳下惠

笔者看到不少介绍

的文章中,都说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

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对此说法笔者并不能苟同。笔者以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才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创办私学第一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这是举世公认的。笔者对于孔子是中国最早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的说法,是从笔者最近发现一批先祖柳下惠的有关文献后产生怀疑的。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所发现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柳下惠,鲁国上大夫,曾为鲁士师,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采于柳下,死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曰柳下惠。柳下惠是我国

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皆对柳下惠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语·贤君》),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又将柳下惠与

、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因此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

笔者最近在山东平阴、

等地的柳下惠后人保存的《展氏族谱》(光绪18年、民国5年)以及柳下惠后裔柳明瑞提供的资料发现,柳下惠生前曾创办私学、教育弟子,著书立说,影响深远。现在从民国王价藩、王亨豫所编的《泰山丛书》丁集所收的《和圣年谱纪事》和《展氏族谱·圣祖年谱》所载:“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益众。”“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植柳树”、“九十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百余人。”

据《展氏族谱·世系》记载:柳下惠“葬于故赵村”。《展氏族谱·墓志》:“瑕邱之东北有里名故赵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圣与门人尝游于此,语门人曰:‘吾殁当卜葬于斯。’及卒,因请于文公而卜葬焉。门人施仲良等筑其墓,封高丈余,袤②九十尺,其制三阶[详见(兖州)府县志—原注]。”另曲阜“衍圣公府”存展氏《墓志》与《展氏族谱》记载相同。春秋时鲁国有瑕丘邑,秦置为县,治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西汉元封3年为瑕丘国,后改为县。西晋废,隋复置,移治今兖州城区。其境内之“故赵庄”,今名不详。据《展氏族谱》所载故赵村方位分析,似为今兖州市西北之高庙村。据清[康熙]《滋阳县志》云:“柳下惠墓:城西八里

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后因以名村。

根据上面的记载可知,柳下惠曾与门人游于故赵村,曾对他的门人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柳下惠死后,其亲属上报鲁国国君文公同意后安葬故赵村,他的墓也由门人施仲良等人负责建造,“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似应在民间教育门人,特别是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的德高望重,从游的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这应完全是“私学”了,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已经是一大盛举了。这可能创下了90岁高龄仍在从事私学的历史奇迹。据说柳下惠活到百岁后才去世,他的门生应该不计其数。笔者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可能已经达到高峰,这肯定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可以得到印证。

令人遗憾的是,柳下惠没有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柳下惠生前难道没有著书立说?这显然不是,笔者最近发现了一部由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的《展氏族谱》对柳下惠15世孙展孚有如此记载: “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读之,作为后人的笔者仍惋惜不已,柳下惠的著作的失传,也许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大有关系。

笔者还在《展氏族谱》上有一幅“食邑柳下书堂图”,也说明了柳下惠晚年曾经在柳下创办过“柳下书堂”。

柳下惠德高望重,因此受到了历代圣贤和君主的推崇。据《展氏族谱》《庙志》记载:“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

此。”

永平十四年*雨月余,圣墓坍塌,瑕丘令史大年培补修葺,迨后又修庙,纂入志。并载府县志。

晋大宁二年檀斌为兖州刺史,经过此处,见庙将倾圯,墓亦坍塌,修葺重新。自晋之后,历唐贞观,宋之景和,修葺代有其人。迨五代兵乱,,土寇蜂起,肆行践踏,势将平陷,展氏逃匿几无人焉。幸有邑人王姓者目睹心伤,纠众佑护,祠墓赖以保全。

永和九年,三十三代祖应丰谓祖庙在墓上,当祀之时,情伤践踏,且合族不能尽容,不若修于公所,祭则皆至,俾我族人,知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不忘祖功宗德之旧,咸知敬长恤幼之谊。

内有公产一处,遂纠合族众,量力出资,建修祠庙大殿后殿垣墙门庭,焕然可观,自此祭享乃于是焉。

大明嘉靖六年敕奉皇上谕旨,古昔圣贤帝王陵寝祠墓,分谥号造册,详报咨部,毋违等因,道司蒙府官吏,照依咨案札内事理,即便转勒所属府宪刘大人题达报部,奉敕撤毁*祠,建和圣木主致备牲醴以荐馨香。

嘉靖六年府宪刘公莅任之初,恭谒圣祠,因祠庙隘小,心尝憾焉,适逢嘉靖七年,奉敕撤毁*祠东桥北尼寺一座,地势宏敞,殿宇辉煌,刘公乘此撤其佛像逐其尼僧,廊庑改故,更为章贤书院,建和圣木主并汉

等一十三人,于春秋祭享,使后人主奉祀。有赵镗《章贤书院碑记》载县志。

康皇出巡,路过柳下乘凉,题一联曰:“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

关于“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纳喇子轩]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2065.html

(23)
纳喇子轩的头像纳喇子轩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纳喇子轩的头像
    纳喇子轩 2025年09月12日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纳喇子轩”

  • 纳喇子轩
    纳喇子轩 2025年09月1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有关礼仪的...

  • 纳喇子轩
    用户091212 2025年09月12日

    文章不错《关于注重礼仪的诗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