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李蕤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蕤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蕤(1911.9.20—1998),原名赵悔深,笔名赵初、华云。河南荥阳人。中共党员。1929年考入公费师范,1936年考入河南大学文史系。从1939年肄业于河南国立大学中文系。 30年代初涉足文艺,1935年开始在《中流》、《大公报》、《国文周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反映农村破产和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柿园》、《眼》、《楼上》等。
李蕤(rui四声)
李蕤生平简介
1935年,困难日益深重,他积极支持在北平的《泡沫》、《浪花》,加入北方“左联”。抗战爆发后,先后
李蕤(10张)
在《大刚报》、《前锋报》、《中国时报》任编辑、战地记者、副刊主编。曾在中原地区主编《燧火》等文艺报刊。
1938年8月29日,与宋映雪在河南南阳结婚。
1942年 ,河南发生空前大旱灾,饿死300万人。国民党不准报导灾情,作者冒险犯难,深入灾区,写了十几篇报告,反映了大灾的惨景,集为《豫灾剪影》(重版时更名为《无尽头的死亡线》)。
1940年,因参加胡愈之、范长江组织的国际新闻社,担任洛阳站长,被国民党“劳动营”逮捕。
1942年,由于支持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再次被捕入狱。
1948年,携全家进入豫西解放区,途中写《水终必到海》,号召中原地区文艺青年和旧社会决裂投奔革命。
1949年解放后,先在《开封日报》、《河南日报》编副刊。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后,筹备河南省文联,任副主席,主编《河南文艺》和《翻身文艺》。曾两次参加土改,写有短篇小说《九九归一》等。
1952年参加赴朝写作访问团,在开城前线生活将近一年,连续写了10多篇反映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在《人民日报》发表,集为《在朝鲜战场上》(重版时,更名为《难忘的会见》)。
1953年,奉调到武汉,任中南文联、中南作协第一副主席,《长江文艺》副主编。
1956年与作家西虹二次访朝,参加朝鲜作家代表大会。同年访问莫斯科。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改正。
1978年任武汉文联副主席,1982年参加中国***,同年任武汉作家协会主席。
著作书目
豫灾剪影(通讯,再版时更名为《无尽头的死亡线》)1942,河南前锋报社
扫雷英雄姚显儒(特写)1954,中南人民
九九归一(短篇小说集)1955,长江文艺
在朝鲜战场上(报告文学)1955,中南人民;重版更名《难忘的会见》,1956,中青
文艺问题短论集(评论)1955,长江
土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84,四川人民
水终必到海(散文、杂文集)1986,长江
四进虎穴(报告文学)获解放军总政治部荣誉奖。
关于“李蕤的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雅霜]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192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雅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蕤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蕤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李蕤(1911.9.20—19...
文章不错《李蕤的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