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实现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城市低碳化的实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城市碳固化中和能力。
(一)普及低碳经济理念,强化党政机关示范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普及低碳经济理念。政府、企业、公众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要增强低碳经济理念,提高控制碳排放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控制碳排放摆到与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排放的等同位置加以重视。各级政府应认识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发展是前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增长,还会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企业应认识到低碳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未雨绸缪,不仅能做到降低成本甚至可以抓住商机。党政机关要发挥能源节约示范作用,公众应该意识到自身在碳减排中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低碳生活。
(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实现低碳产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是碳减排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低碳化升级,煤电厂要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促进城市功能从工业化功能到服务商贸功能的转化,积极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抓紧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减少一次能源煤炭的使用量,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这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而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治本之策。
(三)提倡建筑节能,力争实现住宅零排放
建筑节能最可行的路径是在建筑中大规模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能能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虽然是低品位能源,在工业、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较困难,但技术还是比较成熟,成本较低,完全可以很好满足建筑中的热水供应、采暖、制冷等需求。建筑节能的另一重点是提高大型公共建筑(单体面积超过2万m2并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对于占建筑能耗比重较大的空调,应逐步推行非电空调,大力推行燃气、天然气、太阳能等为能源的空调。推行节能住宅,从节能建筑材料到住宅建设和设计的各个环节必须坚持低碳标准,住宅的能源供应也应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力求实现住宅的零排放。
(四)改变出行习惯,发展低碳交通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交通体系的思路是短期内通过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优先选用性能优良的车辆,建设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和便利,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减少碳排放;我国的电动燃油双模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应用已经基本达到成熟阶段,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已经在电动汽车研发生产方面走在了世界领先地步。从长期看,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应该通过采用低碳燃料,积极发展电车、氢气等新能源交通,实现低碳排放。同时,应积极引导居民养成环保的出行习惯,鼓励居民近距离步行,远距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
另外,在城区内增加森林覆盖有助于碳固化。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总之,在过去几十年里,城市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注入活力,但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低碳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城市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习惯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更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
全国各地低碳发展试点存在名与利的纠结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有太多的特殊的政策支持,着重借名发展低碳工作科学界定低碳边界的问题,低碳信息的服务推广指导标准及检查。从哪做起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突出特色,要因地制宜地突出亮点把各自试点的特征亮点先试先行。从而扩大范围做好配套政策支持低碳项目,要全面推进分步实施,要有为碳高低买单控制碳强度,要有措施有方法论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为五省八市促进减碳提供机制保障,从不同发展阶段对资源实施总结,不要盲目性结合区域发展改革特色。做出自主特点低碳城市结合主体功能区,完善城市功能区的低碳布局。支持体系的建设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财税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里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关于“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岁月梧桐]投稿,不代表冠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coedu.com/guanhua/177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冠华号的签约作者“岁月梧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内容很有帮助